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交通综合规划与(TOD)开发专业委员会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 正文

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对政协0132号提案有关办理意见的函

时间:2024-05-24 来源:
马文娟委员:

《关于以公共交通为导向,推动我市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政协0132号提案),经我局会同交通运输委、住房城乡建设委认真研究,有关情况反馈如下:

一、关于轨道交通建设层面

为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发展,进一步理顺资金筹措相关问题,我市已积极采取BTBOTPPP等建设模式。研究建立市级轨道交通建设运营专项资金,确定专项资金筹措实施管理办法,逐步缓解地铁建设运营资金来源单一的局面。此外,在过去的一年里,文魁副市长曾亲自带队,专程考察调研了香港等地轨道交通上盖开发经营等相关工作,充分了解学习了香港在土地政策、征地拆迁、供地方式的先进做法。同时,经过不懈努力,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相关政府部门的积极推动下,2020131《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等七部门关于印发推进天津市轨道交通场站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津住建发20196号)印发实施(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轨道交通上盖开发工作提供了指导性意见,使上盖开发工作有了明确方向。

二、关于规划和土地管理层面

(一)关于国土空间规划层面

目前,我局正在组织编制的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高度重视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工作,充分考虑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加强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引领作用。

一是在规划目标方面,提出以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为目标,构建融合城际铁路、市域轨道、城市轨道和中运量公交的多模式一体化轨道交通网络,加强宏观层面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引导。

二是在规划布局方面,市域层面通过市域轨道对空间发展进行引导,以轨道的高时效性提升市域空间轴向带动力。城区层面利用城市轨道串联双城核心区及重要功能区,起到锚固核心及廊道组织的功能,同时城市轨道作为功能中心片区的骨干交通走廊,承担片区出行需求。

三是在用地开发方面,提出要推进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对于功能中心片区,围绕轨道站点进行高密度开发,构建15分钟生活圈,同时提升轨道站点慢行接驳系统服务水平,打造步行适宜的轨道慢行接驳系统。

(二)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

突出站点周边用地开发强度。为支持轨道交通 TOD 建设,201811月我市出台的《天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规程》明确轨道站点周边650米范围内居住用地的基准容积率比其他地区上浮25%。为科学规划设计,《规程》明确经专题论证,轨道站点周边用地容积率也可超过基准容积率,有效提高站点周边用地利用水平。

落实《规程》及《实施意见》,实现统筹规划策划,控规分层表达,要求按照确定的策划方案,在控规层面对市轨道交通立体空间分层表达,便于后期土地分层出让、分层确权。

(三)关于土地供应层面

近年来,为支持轨道交通 TOD 建设,我局积极探索轨道交通上盖土地供应方式,通过调研学习外省市做法,并多次与自然资源部请示,目前,我局对实施轨道周边土地综合开发的项目,同步推进轨道交通及周边综合开发储备地块的收储、整理及供地。对于已分层核发规划指标的项目,可分层办理供地手续,其中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按划拨方式办理用地手续,若划拨土地涉及能源、环境保护、保障性安居工程、养老、教育、文化、体育及供水、燃气供应、供热设施等项目,鼓励其采用协议出让、租赁、作价出资等方式办理供地;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商业、旅游、娱乐、商品住宅、工业等经营性项目,应按照国家规定采用招标、拍卖、挂牌等公开出让方式办理供地手续,若拟供应的土地综合开发项目涉及与轨道交通工程结合建设的,可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土地供应前置条件。

(四)关于规划土地实施管理层面

为配合《实施意见》实施,在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与上盖开发规划实施层面,按照我市已制定出台核定用地管理标准,在建设项目中可以考虑分层核定用地,为分层建设项目解决了规划技术障碍。

五、关于后期运行管理方面

轨道交通集团将在后期运营管理中,为后期上盖物业的经营开发做好全面配合和支持,以地铁商业受益和运营共享、共同成长为目标,将持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地铁的大平台资源优势,利用各类载体,为运营商在宣传营销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协助各运营商充分挖掘客流深层次需求,将客流转化为顾客。

二是积极构建与商家沟通交流的平台,在地铁运营与商业经营方面充分沟通,发挥各自优势,探索建立各种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打造更加便民惠民的商业业态。

三是为开发运营商提供良好的设施服务,在配套设施、接口设施方面,积极为运营提供全面的设施维护服务、导向标识指引服务等,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四是对接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在客流引导、接口管理、应急管理等方面建立全面的管理制度。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市城市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建议我们也将在下一步工作中会同市有关部门积极组织落实,并持续关注公共交通的发展,加大沟通和治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