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旧动能转换---轨道交通引领都市圈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峰会”在济南市盛大举行
时间:2024-05-24 来源: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2021年6月26日-27日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指导,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交通综合规划与开发(TOD)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新旧动能转换---轨道交通引领都市圈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峰会”盛大举行。
本届峰会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贯彻国家交通强国战略、国土空间规划战略,积极践行碳达峰、碳中和,推动市域(郊)铁路规划与国土空间、城市群和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铁路枢纽、城市轨道交通等规划衔接,深入探讨新形势下的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城市发展机遇和TOD综合开发以及城市更新路径。
柳忠勤理事长
王利秘书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副校长李术才视频致辞,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交通综合规划与开发(TOD)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专家委主任、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陆化普致辞,国务院参事、中国国土经济学会首席顾问、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到会讲话。
陆化普副会长兼专家委主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副校长
国务院参事、中国国土经济学会首席顾问、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到会讲话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肖金成,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国铁集团鉴定中心副主任)陈东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刘云中,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茜,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轨道所长、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研究组专项负责人欧心泉,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规划研究所所长戴新鎏,山东铁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洪斌,上海申通地铁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工温玉君,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土地管理部部长王永军、副部长郭继杰,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城建基础设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志国,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主任张占录,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潘海啸,西南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杰青王平,北京交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夏海山,九三学社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政策咨询专家沈砾子,《今日国土》杂志社副社长庞海滨等国家级智库、学会领导和行业专家学者共同出席峰会。200余与会人员及媒体代表齐聚一堂,倾听专家论道和高峰对话,展望都市圈城市圈轨道交通发展和TOD行业未来。
根据有关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城镇化进入城市群和都市圈时代,并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阵地、主平台。目前国家积极健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提升城市群和都市圈承载能力,建设轨道上的城市群和都市圈,探索推行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分层开发、立体开发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等模式,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交通综合规划与开发(TOD)专业委员会肩负重要使命,但鉴于TOD行业本身的综合性、复杂性和特殊性,作为行业的参与各方,应始终坚持站在长远和战略高度,系统地理解和谋划TOD顶层设计及城市综合立体交通融合发展的未来走向,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推进TOD范围内城市更新改造,推进一体化、绿色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共享化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努力建立行业标准和评价体系,进行科学规范的行业引导,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方法,推动TOD行业和城市新旧动能转换以及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
本次峰会得到了山东大学协办,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铁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同圆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轨道交通学会等单位共同支持。
根据有关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城镇化进入城市群和都市圈时代,并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阵地、主平台。目前国家积极健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提升城市群和都市圈承载能力,建设轨道上的城市群和都市圈,探索推行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分层开发、立体开发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等模式,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交通综合规划与开发(TOD)专业委员会肩负重要使命,但鉴于TOD行业本身的综合性、复杂性和特殊性,作为行业的参与各方,应始终坚持站在长远和战略高度,系统地理解和谋划TOD顶层设计及城市综合立体交通融合发展的未来走向,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推进TOD范围内城市更新改造,推进一体化、绿色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共享化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努力建立行业标准和评价体系,进行科学规范的行业引导,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方法,推动TOD行业和城市新旧动能转换以及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
本次峰会得到了山东大学协办,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铁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同圆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轨道交通学会等单位共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