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 政策法规
- 政策法规
《山西省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发布
时间:2024-05-24 来源:
7月1日,从省交通运输厅传来消息,《山西省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简称《规划》)印发,明确到2025年,我省交通运输领域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初步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生态化、运输装备清洁化、运输组织高效化。
前 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要求“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并从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强化交通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方面提出了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的重点方向。交通运输作为碳排放主要领域之一,建设绿色交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要途径。绿色交通追求以最少的资源投入、最小的环境代价、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合理交通要求,具有资源集约、生态友好、排放清洁、节能低碳和运行高效等基本特征。通过技术革新、组织优化、结构调整、制度完善等手段,努力推动交通运输实现绿色发展,是行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建设交通强国的关键内容。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期,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继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期,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山西篇章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十四五”期间,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仍然处于稳步增长阶段,但总体上看,发展方式相对粗放、运输结构不尽合理、绿色交通治理体系不尽完善、治理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依然存在,不能有效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绿色交通是交通强国的重要特征和内在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以及省委省政府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决策,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编制了《山西省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本规划涵盖公路、水路、民航、城市客运等领域,包括交通运输布局结构优化、绿色基础设施、绿色装备、绿色运输、绿色出行、污染防治、资源集约循环利用、科技支撑以及绿色监管等内容,以指导山西省“十四五”期间绿色交通发展建设工作。根据山西省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体系安排,铁路、邮政等在各自的专项规划中对绿色发展相关内容也作出了部署。
一、现状和形势
(一)绿色交通发展的主要成效。
“十三五”以来,我省交通运输行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国家节能环保法规政策,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推动交通运输生态保护、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绿色建设、绿色运营管理水平有效提升,运输装备清洁化比例明显提高,交通运输结构持续优化,绿色交通管理能力明显加强,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政策日渐完善,交通运输行业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绿色发展的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1.交通运输绿色发展方式初步形成。
绿色交通发展顶层设计初步构建。“十三五”以来,省厅制定了《山西省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关工作的通知》《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全面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实施方案》《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做好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重点工作的通知》《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山西打造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三年攻坚抓落实”实施方案》《绿色出行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2年)》等指导性文件并有效推进落实,行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目标任务更加明确,为行业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绿色交通发展确立了行动纲领。
运输结构调整成效初显。按照《山西省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公转铁”,大幅提升铁路货运量。2020年全省铁路货物运输总量完成9.20亿吨,较2019年度增长7.67%。积极推进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创新高效运输组织模式,山西中鼎物流公司等2家企业纳入全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临汾兴荣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列为全国公路货物运输甩挂试点企业,山西快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列入无车承运试点企业。多式联运试点企业单位运输成本平均降低约10%,能耗下降约15%,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显著。积极发展城市绿色货运示范建设。太原、大同入选为全国第一批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城市绿色货运配送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全省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运输装备清洁化水平显著提升。加快推进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类柴油货车淘汰,联合生态环境厅、财政厅、商务厅、公安厅等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淘汰工作的通知》(晋交运管发〔2020〕178号),已于2020年底前如期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营运柴油货车淘汰任务。加快新能源、清洁能源汽车推广应用,2020年全省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道路客、货运输车辆较2015年增长550%,道路运输车辆清洁化水平明显提升。加快完善充电桩和充换电站的建设,基本形成了新能源汽车应用服务示范体系。
绿色出行水平明显提升。加大力度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太原、临汾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创建有序推进,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稳步提升。各市在车辆购置、运营补贴、基础设施建设和智能化信息系统改造升级等方面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大力推动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省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数为16420辆,其中纯电动车12841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达78.2%。全省城市建成区巡游出租车总数为42761辆,其中纯电动车19576辆、燃气汽车20034辆、甲醇汽车260辆,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占比达93.2%。全省公交专用道总长度达到554.6公里,较2015年底增长156%。2020年底,太原市首条轨道交通线路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投入运营。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2.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增强。
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发展理念显著加强。将生态保护理念贯穿到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配合生态环境厅、自然资源厅实施了生态保护红线、交通基础设施国土空间规划和“三区三线”划定。开展了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调整规划环评、三个一号旅游公路网规划环评,制定了交通运输环境约束地理信息数据库,倡导生态选线选址,推行生态环保设计,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从规划决策源头预防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加强了交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管,促进生态保护、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落实和正常运行。
绿色交通示范工程建设广泛推动。全省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以及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四好农村路等道路项目建设过程中,全面推行绿色公路建设理念,按照绿色公路建设标准规范以及《山西省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公路设计技术指南》,高标准建设、高标准保护,完善生态保护工程措施,合理选用降低生态影响的工程结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大力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打造了一批绿色低碳公路,其中阳城至济源高速阳城至蟒河段入选交通运输部第三批绿色公路典型示范工程,全线按照绿色公路要求和标准建设,采用了“永临结合”、BIM技术、隧道弃渣100%利用等一系列新理念和新技术。积极开展了省级绿色公路典型示范工程创建活动,祁县至离石高速公路、静乐丰润至兴县黑峪口高速公路、太原二环高速公路东环段等列入省级绿色公路典型示范工程。开展交通运输科技典型示范工程。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提档升级工程。盂县服务区按照绿色服务区技术要求建设,实施“设施完善、品质提升、创新驱动、信息智能、环境整治、安全保障”六大品质提升工程,实现服务区生态化运营。示范试点工程的开展,对行业绿色发展起到了引领带动和宣传作用,显著提高了行业节能环保意识。
3.行业污染综合防治水平稳步提升。
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强。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制定印发了《全面实施机动车排放检测与强制维护(I/M)制度》,全面启动并实施I/M制度。开展柴油货车和散装物料运输车污染治理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制定出台了《山西省深化柴油货车和散装物料运输车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持续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公路扬尘污染治理全面推进。深入推进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以及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察整改,加强散装物料货运出厂车辆密闭管控,全面摸清重污染路段和城市过境重点整治路段底数,持续加强以路面养护为中心的公路全面养护,及时处置路面病害,加大清扫保洁频次。建立多部门道路扬尘污染的联合监管执法机制,联合公安交管、生态环境等部门,重点对货运车辆不苫盖篷布或苫盖不严、抛撒等问题进行查处,加大处罚力度,公路扬尘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行业水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新建高速公路附属设施均按照环境保护要求配套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以及中水回用试点,实现污水再生利用服务区占已运营服务区的10%。加强内河船舶与码头污染防治工作,全省建立码头垃圾污染物接收点54处、柴油船舶油污回收点48处、船舶垃圾桶(袋)374个、码头垃圾箱192个,提前完成了“十三五”期间船舶垃圾接收点和油污回收点的建设任务。
行业交通噪声污染治理效果有效提升。强化高速公路沿线声环境敏感点的噪声治理,合理设置声屏障、隔声窗、绿化林带等降噪措施。运宝黄河大桥全桥设置声屏障,降低了交通噪声对黄河湿地保护区内灰鹤、天鹅等保护鸟类的影响。全省共设置公路声屏障约122公里,有效降低了交通噪声影响。
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加快推进。加大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力度。阳城至济源高速阳城至蟒河段公路建设中采用隧道弃渣综合利用技术,全线隧道洞渣100%利用,实现了“少借方、零弃方”的绿色公路建设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长邯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首次推广聚合物-粉煤灰陶粒生态声屏障等新材料和新技术,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4.行业绿色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绿色交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制定了《绿色公路建设技术指南》《绿色公路评价标准》《高速公路临时用地生态恢复技术要求》《公路交通运输环境在线监测站点建设和运营技术要求》《高速公路沿线服务和管理设施污水回用处理技术指南》《嵌板型公路声屏障质量检验评定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促进环境保护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监管能力持续提升。省厅按照“管行业必须管环保”原则,制定了《山西省交通运输厅环境保护工作领导组组成人员和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绿色交通管理体制机制,理顺了行业环境保护职责和分工,强化绿色交通管理力量配备。强化生态环境损害追责问责。制定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明确党政领导干部环境保护职责,促进行使职权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其他先进省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与“高标准保护,建设美丽山西”以及交通强国建设目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交通运输行业生态环保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仍需加强。
全行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需要进一步提升,涵盖交通建设项目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全过程的绿色交通发展理念需要进一步加强宣贯,从规划环评、项目环评、施工期环境监测和环境监理到竣工环保验收、运营期环境监测和环保管理等各环节、全过程的环保管理手段,需要制定法规政策和指导意见来保障其有效实施。污染防治、节能降碳、生态保护、环境监测、景观绿化等交通环保重点工作管理制度推行以及技术推广应用需进一步加强监督实施。
2.交通运输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技术整体水平较低。
交通基础设施采用的污染防治技术措施有效性、适用性、先进性缺乏保障,部分环保设施运行效果不佳。部分早期建设的交通基础设施位于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脆弱区且产生了较突出的生态影响,未落实和配套实施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技术水平仍需提升。柴油货车深度治理技术推广应用尚需加强。危险化学品泄露事故对水体的环境风险影响及应急措施缺乏系统研究。行业节能环保技术创新水平和投入不足,先进的环保技术推广应用力度不够。总体来看山西省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技术整体水平较低。
3.交通运输行业环境保护规范和标准体系仍是短板。
涵盖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运输组织、生态保护、污染防治、资源循环利用(大宗固体废物)等的绿色交通标准体系以及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标准和能耗统计标准尚不健全。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环保管家、第三方治理、购买服务的配套制度文件尚不完善。交通运输节能环保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推广应用缺乏市场引导,交通运输行业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尚未制定。
4.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和推进手段仍较薄弱。
行业节能环保统计监管能力不足,基础数据掌握不全面,决策和管理缺乏充足的数据支撑。绿色交通考核体系尚未建立,对行业节能环保工作缺乏有效监管手段。公路规划建设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试点示范工作形成经验尚需全面推广应用。环评工作中提出的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科学性、有效性、可操作性缺乏工程施工阶段的专业论证和总结。环境监理、环境保护“三同时”等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有待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机制体制尚不健全。行业节能环保专业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交通节能环保市场化服务机构的引入机制缺少配套政策支持。
(三)形势要求。
1.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新要求。
“十三五”末,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十四五”期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交通运输发展将由追求速度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推进绿色发展成为交通运输发展的内生动力。
2.符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以及交通强国建设战略的要求。
依然繁重的交通运输发展任务与日益刚性的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将会愈加凸显。发展绿色交通是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交通运输进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大幅提升交通运输绿色发展水平,不断降低二氧化碳(CO2)排放强度、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3.满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的要求。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黄河流域治理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黄河流域(山西境)是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区域,是经济相对落后、人民生活质量亟需提高的区域。因此,黄河流域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需做好顶层设计和研究,进一步加强黄河流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推进绿色交通发展。
4.贯彻落实山西省委省政府环境保护各项工作部署的要求。
省委、省政府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署等政策文件要求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推进绿色交通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加大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的力度,重点研究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相关技术和措施,避免出现重大生态问题。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总要求,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以推动交通运输节能降碳为重点,协同推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以重点工程为依托,以重大政策和制度为保障,推动形成交通运输绿色发展方式,深入推进交通运输污染综合防治工作,继续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强化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与修复,不断提升绿色交通治理能力,进一步健全绿色交通制度体系,加快推进交通行业“六新”技术研发和推广,着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绿色交通发展格局,稳步推进交通运输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美丽山西和交通强国山西篇章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交通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贯穿绿色发展理念,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和运输组织的绿色水平,推动形成交通运输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创新驱动,优化结构。努力推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六新”绿色发展推动力。着力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交通运输能源结构、装备结构和运输结构,推动行业升级转型,将结构优化作为“十四五”绿色交通发展的重点方向。
重点突破,系统推进。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针对绿色交通发展制约性强、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发力。推进交通强国山西试点工作,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不断拓展绿色交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形成交通运输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多方参与,协同治理。坚持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通过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着力构建约束和激励并举的绿色交通制度体系,努力建设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绿色交通行动体系。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交通运输领域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初步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生态化、运输装备清洁化、运输组织高效化,绿色交通重点领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绿色交通发展水平总体适应交通强国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阶段性要求。
——行业绿色发展理念和节能环保意识进一步提升。实施一批省级绿色交通示范工程,以试点示范为引领,促进行业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
——行业能耗总量和碳排放强度进一步下降。营运车辆、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CO2)排放总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5%、3.5%,营运船舶氮氧化物(NOx)排放总量较2020年下降7%。
——货物运输结构持续优化。铁路货运周转量占比不断提升,进一步推广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绿色高效运输模式,持续开展多式联运试点示范,绿色物流体系初步形成。
——绿色交通建设水平明显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明显提升。建设绿色交通廊道,新改建高速公路100%以及具备条件的新改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要按照绿色公路标准实施建设。
——行业污染防治取得突出成效。推进重点区域城市新增和更新的城市公共汽车、出租汽车全部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营运类柴油货车基本淘汰。
——行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在交通建设领域的推广应用,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分别达到95%和80%以上。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再生利用率显著提升。
——绿色出行比例明显提升。继续开展国家“公交都市”创建活动和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倡导绿色低碳出行理念,公共交通和绿色出行比例明显提升,到2025年,设区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
——行业绿色交通治理能力加快提升。制定绿色交通考核评估标准,建立完善交通运输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管机制,行业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和监管系统基本完善。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交通运输布局结构。
统筹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在国土主体功能区和生态功能保障基线要求下,进一步优化公路、铁路、水运、民航、城市客运等规划布局,加快完善公路网,稳步加快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建设。大力推进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统筹布局综合交通枢纽,完善机场等重要枢纽集疏运体系,提升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组合效率。
优化旅客运输结构。推进公路、水路、民航等客运系统有机衔接和差异化发展,提升公共客运的舒适性和可靠性,吸引中短距离城际出行更多转向公共客运。加快构建以高铁、航空为主体的大容量、高效率区际快速客运服务,提升主要通道旅客运输能力。
优化货物运输结构。促进不同运输方式各展其长、良性竞争、整体更优。加快推进“公转铁”重点项目建设,提升铁路全程物流服务水平,发挥铁路在大宗物资中远距离运输中的骨干作用,逐步减少重载柴油货车在大宗散货长距离运输中的比重。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充分发挥水运占地少、能耗低、运量大的比较优势。
专栏1 “十四五”交通运输布局结构优化调整重点工程
持续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着力推进大型工矿企业采用铁路、新能源车辆等绿色运输方式,具有铁路专用线的大型工矿企业煤炭、矿石、焦炭等绿色运输比例大幅提升,出省运距500公里以上的煤炭和焦炭铁路运输比例力争达到80%以上。
(二)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
加强新建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按照国家环保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严格履行环保“三同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三区三线”、国土空间规划的协调性,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交通基础设施工可、设计、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坚持生态选线和生态设计,减少对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域的切割影响。完善生态保护工程措施,科学合理选用尽可能降低生态影响的工程结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统筹工程的土石方平衡。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加强植被保护与恢复,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景观服务品质。落实生态补偿机制,降低交通建设带来的生态影响。
加快实施交通廊道绿化行动。落实国土绿化行动,大力推广公路边坡植被防护,在公路、内河航道沿线大力开展绿化美化行动,提升生态功能和景观品质,加强旅游公路景观系统建设力度。支撑生态廊道构建,推进“美丽公路”建设,开展“人说山西好风光,最美风光在路上”创建活动。推进原生态绿色走廊建设,进一步改善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环境。提升行业外在美,在公路、航道用地范围内开展以洁化、绿化、美化为主要内容的绿化提升行动。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修复。在各类保护区探索“无害化”穿越方式,重点针对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结合国省道改扩建项目推进取弃土场生态恢复、动物通道和生态边坡建设。针对涉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的国省道改扩建项目,推进路域沿线生态改善和景观升级。严格实施生态修复、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打造一批黄河流域交通生态保护示范工程。
深入推动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扩大各类交通服务设施旅游服务功能供给,提供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深入挖掘交通沿线地域文化,推进优秀交通文化传承创新,在人文景观营造中展现交通故事、交通精神与传统文化。加快推进山西省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建设,联合文化和旅游等部门健全交通服务设施旅游服务功能,促进交通与旅游开发融合发展。
专栏2 交通运输生态保护重点工程
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重点在黄河一号、长城一号、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等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开展公路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公路水土流失防治、临时用地生态恢复、动物生境保护、湿地保护和连通、生态排水沟等。
开展绿色交通示范创建。在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推进祁离高速、静兴高速、离隰高速、隰吉高速、黎霍高速、汾石高速、昔榆高速、临猗黄河大桥等在建项目绿色公路示范工程建设。推进绿色生态航道、绿色码头、绿色水运建设试点,建设特色旅游航道及配套设施。开展绿色机场建设,在机场规划、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设备以及环保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
(三)发展绿色交通运输装备。
推进运输装备专业化、标准化。继续实施道路运输车辆和营运船舶燃料消耗量限值制度。严格执行船舶强制报废制度,加快现有老旧运输船舶更新改造和淘汰升级。继续深化运输车辆治理,全面推进货运车辆标准化、厢式化、轻量化。加快推进敞顶集装箱、厢式半挂车等标准化运载单元的推广应用。
加大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加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在城市公共交通和客货运输领域的应用,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清洁能源交通运输载运工具,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工具车辆全部实现电动化、新能源化和清洁化。太原市每年新增和更新的城市公交车辆中新能源车辆占比100%,其他地市不低于80%。加快高速公路服务区、交通枢纽充电桩和加气站规划及建设,加大对新能源车辆充电设施建设的用地、资金等支持力度。机场新增和更换的作业机械主要采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
专栏3 交通运输绿色交通装备重点工程
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推广工程。在道路运输、城市配送等领域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推进重点区域城市新增和更新的城市公共汽车、出租汽车全部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
加快现有老旧内河运输船舶更新改造和淘汰升级。
(四)发展绿色高效运输模式。
推广高效运输组织模式。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共享租赁、共同配送等高效运输组织模式,促进运力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高效配置,发挥规模化、网络化运营优势,降低运输成本。完善多式联运运输服务网络,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先支持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物流园区建设,推动运输组织创新,加快技术装备升级,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推动货运物流数字化发展。鼓励网络平台道路货运、车货匹配、智能航运等“互联网+货运物流”新模式发展。逐步完善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动多式联运公共信息系统建设,促进多种运输方式间数据交换共享。建立完善道路货运行业运行监测分析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预测发展趋势,引导货运物流行业健康发展。
发展绿色高效城市配送模式。加快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优化城市货运配送体系,在城市周边布局建设公共货运场站,完善城市配送节点设施,引导企业发展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集约化组织方式。
专栏4 交通运输绿色高效运输重点工程
加快推进太原、大同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建设。
继续开展多式联运试点示范创建活动。
(五)稳步提升绿色出行水平。
全面开展绿色出行行动。积极鼓励公众使用绿色出行方式,进一步提升公交等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比重。加强自行车专用道和行人步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开展人性化、精细化道路空间和交通设计,构建安全、连续和舒适的城市慢行交通体系。引导规范私人小客车合乘、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等健康发展。鼓励运输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线上线下资源整合,为公众提供高品质出行服务。引导巡游车通过电信、互联网等方式提供电召服务,减少车辆空驶。加快推进网约车平台公司、车辆及驾驶员合规化进程。鼓励汽车租赁业网络化、规模化发展,依托机场、车站等客运枢纽发展“落地租车”服务,促进分时租赁创新规范发展。
深入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建设,完善公共交通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快速公交系统等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智能化手段在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推进城际、城市、城乡、农村客运四级网络有序对接,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公交线网向郊区、全域及毗邻城市(镇)延伸,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加强绿色出行宣传和科普教育。组织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结合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等,深入机关、社区、校园、企业和乡村等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积极倡导公务出行优先选择绿色出行方式,让低碳交通成为时尚,让绿色出行成为习惯。
专栏5 交通运输绿色出行重点工程
加快推进临汾国家“公交都市”创建,支持其他有条件的地市开展公交都市创建活动。
组织开展公交优先发展示范城市创建,支持太原、大同、阳泉、晋城和临汾市开展国家绿色出行城市创建。支持阳泉市开展中小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与绿色出行试点。
(六)加强交通运输污染综合防治。
加强交通行业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强化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全面实施机动车排放检测与强制维护(I/M)制度,强化在用汽车排放检验与维修治理,建立健全超标排放机动车闭环管理联防联控机制,鼓励各市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推进建设汽车排放性能维护(维修)站(M站)建设,开展M站示范站和绿色汽车维修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加快推进存量非新能源公交车淘汰更新工作,加快淘汰高耗低效交通装备。严格实施道路运输达标车辆核查准入制度,基本完成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营运中型和重型柴油货车淘汰工作。加强公路扬尘污染治理。强化散装物料源头监管力度,推进城市绕城公路改线工程建设,强化国省普通干线公路养护和清扫保洁,推进高速公路原生态绿色走廊建设,加强道路运输扬尘联合执法检查,加大处罚力度,推动扬尘污染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全面规范实施飞机辅助动力装置(APU)替代,民航机场在飞机停靠期间主要使用APU替代设施。
加强交通行业水污染综合防治。继续推进高速公路附属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和中水回用,加强专业化养护运维,保障污水稳定达标。维护船舶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和垃圾等污染物接收设施正常运行,常态化实施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监管联单制度及联合监管制度,强化船舶及有关活动污染水域环境应急能力建设。
加强交通行业土壤污染防治。积极推广使用环保型融雪剂或其他环保新技术、新材料,有效降低公路撒播融雪剂除雪对沿线土壤的污染。
加强交通行业噪声污染防治。新建经过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公路,有可能造成噪声污染的,应设置声屏障或者采取其他有效的控制噪声污染的措施,并加强运营期交通噪声跟踪监测和评价。
专栏6 交通运输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工程
继续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营运类柴油货车;全面实施机动车排放检测与强制维护(I/M)制度,开展M站示范站和绿色汽车维修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实现M站全覆盖。
(七)推进交通运输资源集约循环利用。
集约利用通道资源。推动铁路、公路等统筹集约利用线位、桥位等交通通道资源,改扩建和升级改造工程充分利用既有走廊,推动综合运输通道内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充分发挥综合立体效能。
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用地效率。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科学选线选址,避让基本农田,禁止耕地超占,减少土地分割。大力推行适应节约土地要求的交通运输工程技术,提高交通建设用地效率。因地制宜采用低路堤、以桥代路、以隧代路和浅路堑方案,保护土地资源,减少耕地和基本农田占用。
加强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加强老旧设施更新利用,进一步提高废旧路面、沥青等材料再生综合利用率,以及钢材、水泥等主要建材的循环利用。加大粉煤灰、煤矸石、尾矿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以及建筑垃圾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建立合理调配机制,扩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弃石、弃渣自采自用。推进邮件快件包装绿色化、减量化,提高资源再利用和循环利用水平,推进交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大力推进高速公路附属设施污水再生利用。
推广节能环保先进技术。制定发布省级交通运输行业重点节能低碳技术和产品推广目录,推进光能、地热能等节能减排使用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探索合同能源管理、碳交易、第三方治理等市场机制在行业内的应用,促进交通运输行业节能降碳。
专栏7 交通运输资源集约循环利用重点工程
加强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大力推广公路路面材料循环用技术,结合山西固废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固废材料的路用性能、加工处置、“无害化”应用等的研究,推进煤矸石、尾矿渣、CFB灰渣、钢渣、气化炉渣、风化岩、粉煤灰、电石渣等大宗固废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制定出台交通建设领域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相关政策。
加快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提档升级工程,大力提升高速公路污水再生利用率。
(八)加强绿色交通科技创新与支撑。
重点支持绿色交通新技术的研发,加强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与恢复、公路扬尘污染治理、柴油货车深度治理、固体废物“无害化”利用、公路交通噪声防治、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碳储量评估和碳汇、公路水路交通行业碳排放统计、监测、考核和评价、基于大数据的环境保护信息化等共性和关键技术研究。
专栏8 交通运输科技创新重点工程
提高交通生态保护。加强交通强国山西试点工程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试点工程科技支撑,包括黄土地区路域生态恢复和重建以及景观营造技术研究、黄河流域公路交通建设与水土流失协同治理技术研究、公路穿越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高标准保护技术研究。
加强交通污染防治。公路沿线重金属土壤污染调查及修复技术研究、公路扬尘长效治理及综合管控技术研究、高速公路交通噪声跟踪评价以及防治措施研究、公路服务区污水智慧运维技术研究、黄河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及风险防范综合管控技术研究、营运性柴油货车污染深度治理技术研究。
提升绿色交通建设技术。交通基础设施绿色施工及运营维护、绿色航道建设技术研究,交通基础设施环境管家系统。
加快资源集约循环利用。废旧路面材料的综合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无害化”利用技术及标准体系建设。
推进绿色运输研究。黄河航道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技术研究,非水网地区场景下的水运发展重点研发技术与发展策略研究,水路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技术研究。
(九)加强绿色交通监督管理。
构建绿色交通标准体系。加快完善绿色交通的地方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对绿色交通的支撑能力和源头监管。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设计、绿色施工和绿色运营的技术规范或指南,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在公路交通建设领域循环利用方面的地方标准制定,强化标准规范对工程建设的保障和支撑能力,全面提升我省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交通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
加强绿色交通统计监测考核。推进交通运输行业能耗统计在线监测平台。探索制定能耗考核目标,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的考核和监督,支持和引导重点企业开展能源管理体系构建与认证、能源计量与审计等工作。建立交通运输节能环保统计信息平台,支持行业环保统计工作以及环保决策。建立健全绿色交通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加强绿色交通统计、评估、考核。
探索节能环保市场机制。积极培育交通运输节能环保技术服务市场,将节能环保技术转换为产品、技术目录推向市场。在交通运输企业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探索包含交通运输企业交通活动的碳排放交易体系。
专栏9 交通运输绿色监管重点工程
绿色交通运输标准体系建设。深化既有绿色交通标准研究成果,有序推动节能降碳、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监测监管等标准的制定,逐步建立健全绿色交通地方标准体系。
绿色交通评估考核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山西省绿色交通统计、评估、考核和激励机制,完善考核评估及管理制度,建立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和考核方案,探索研究建立山西省绿色交通发展指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体系。
通过制度设计引导行业绿色发展,提高行业节能环保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充分做好规划与《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山西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以及交通运输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规划衔接,切实强化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对规划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并定期开展规划执行情况检查与评估工作,明确责任分工和任务措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绿色交通专项规划或实施方案,强化规划引领和指导作用。建立定期培训制度,提升节能环保管理水平。
(二)加大政策支持,拓展资金来源。
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性资金对绿色交通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支持交通运输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加强政策协调衔接,积极组织开展交通运输绿色公路、绿色航道、绿色码头等试点示范以及科技示范工程,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积极利用市场机制,研究探索设立绿色交通产业发展基金,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应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创新金融工具,鼓励采用多元化市场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三)加强科技创新,推进人才培养。
积极支持交通运输运输重点方向科研能力建设,支持交通环保科研机构提升交通运输节能环保科研条件,支持省级交通运输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进关键领域绿色交通技术研发,以重大科研课题为依托,以行业重点科研平台为基地,推进科研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公众积极性,积极探索新举措、新模式,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四)加强宣传培训,培育绿色文化。
加大绿色交通发展理念、节能环保先进技术与管理的培训教育力度,提升企业和行业从业人员的节能环保意识和能力。依托绿色交通示范项目、交通科技示范工程以及绿色出行创建等活动,广泛宣传绿色交通理念,推广节能低碳、生态环保技术和产品。组织开展绿色交通相关主题宣传活动,引导社会公众绿色出行。
(五)强化监督考核,严格损害追责。
加大对绿色交通建设的督查考核力度,建立绿色交通监督考核机制,将绿色交通发展绩效考核纳入部门和单位年度工作考核体系,建立健全交通运输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体系,强化交通环境保护长效治理。积极探索将绿色交通发展绩效纳入部门和单位工作考核体系,建立奖惩机制,严格落实《山西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强化追责问责,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规划》总结了我省绿色交通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交通运输绿色发展存在问题和形势要求,提出了我省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总体思路。“十四五”期,我省聚焦9项主要任务:优化交通运输布局结构,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绿色交通运输装备,发展绿色高效运输模式,稳步提升绿色出行水平,加强交通运输污染综合防治,推进交通运输资源集约循环利用,加强绿色交通科技创新与支撑,加强绿色交通监督管理。
《规划》指出,“十四五”期,我省绿色交通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创新驱动、优化结构,重点突破、系统推进,多方参与、协同治理”的基本原则;明确到2025年,交通运输领域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初步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生态化、运输装备清洁化、运输组织高效化,绿色交通重点领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绿色交通发展水平总体适应交通强国建设的阶段性要求。
山西省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
目 录
前 言
一、现状和形势
(一)绿色交通发展的主要成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形势要求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交通运输布局结构
(二)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
(三)发展绿色交通运输装备
(四)发展绿色高效运输模式
(五)稳步提升绿色出行水平
(六)加强交通运输污染综合防治
(七)推进交通运输资源集约循环利用
(八)加强绿色交通科技创新与支撑
(九)加强绿色交通监督管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体系
(二)加大政策支持,拓展资金来源
(三)加强科技创新,推进人才培养
(四)加强宣传培训,培育绿色文化
(五)强化监督考核,严格损害追责
一、现状和形势
(一)绿色交通发展的主要成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形势要求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交通运输布局结构
(二)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
(三)发展绿色交通运输装备
(四)发展绿色高效运输模式
(五)稳步提升绿色出行水平
(六)加强交通运输污染综合防治
(七)推进交通运输资源集约循环利用
(八)加强绿色交通科技创新与支撑
(九)加强绿色交通监督管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体系
(二)加大政策支持,拓展资金来源
(三)加强科技创新,推进人才培养
(四)加强宣传培训,培育绿色文化
(五)强化监督考核,严格损害追责
前 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要求“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并从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强化交通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方面提出了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的重点方向。交通运输作为碳排放主要领域之一,建设绿色交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要途径。绿色交通追求以最少的资源投入、最小的环境代价、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合理交通要求,具有资源集约、生态友好、排放清洁、节能低碳和运行高效等基本特征。通过技术革新、组织优化、结构调整、制度完善等手段,努力推动交通运输实现绿色发展,是行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建设交通强国的关键内容。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期,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继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期,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山西篇章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十四五”期间,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仍然处于稳步增长阶段,但总体上看,发展方式相对粗放、运输结构不尽合理、绿色交通治理体系不尽完善、治理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依然存在,不能有效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绿色交通是交通强国的重要特征和内在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以及省委省政府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决策,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编制了《山西省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本规划涵盖公路、水路、民航、城市客运等领域,包括交通运输布局结构优化、绿色基础设施、绿色装备、绿色运输、绿色出行、污染防治、资源集约循环利用、科技支撑以及绿色监管等内容,以指导山西省“十四五”期间绿色交通发展建设工作。根据山西省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体系安排,铁路、邮政等在各自的专项规划中对绿色发展相关内容也作出了部署。
一、现状和形势
(一)绿色交通发展的主要成效。
“十三五”以来,我省交通运输行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国家节能环保法规政策,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推动交通运输生态保护、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绿色建设、绿色运营管理水平有效提升,运输装备清洁化比例明显提高,交通运输结构持续优化,绿色交通管理能力明显加强,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政策日渐完善,交通运输行业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绿色发展的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1.交通运输绿色发展方式初步形成。
绿色交通发展顶层设计初步构建。“十三五”以来,省厅制定了《山西省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关工作的通知》《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全面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实施方案》《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做好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重点工作的通知》《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山西打造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三年攻坚抓落实”实施方案》《绿色出行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2年)》等指导性文件并有效推进落实,行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目标任务更加明确,为行业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绿色交通发展确立了行动纲领。
运输结构调整成效初显。按照《山西省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公转铁”,大幅提升铁路货运量。2020年全省铁路货物运输总量完成9.20亿吨,较2019年度增长7.67%。积极推进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创新高效运输组织模式,山西中鼎物流公司等2家企业纳入全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临汾兴荣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列为全国公路货物运输甩挂试点企业,山西快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列入无车承运试点企业。多式联运试点企业单位运输成本平均降低约10%,能耗下降约15%,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显著。积极发展城市绿色货运示范建设。太原、大同入选为全国第一批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城市绿色货运配送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全省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运输装备清洁化水平显著提升。加快推进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类柴油货车淘汰,联合生态环境厅、财政厅、商务厅、公安厅等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淘汰工作的通知》(晋交运管发〔2020〕178号),已于2020年底前如期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营运柴油货车淘汰任务。加快新能源、清洁能源汽车推广应用,2020年全省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道路客、货运输车辆较2015年增长550%,道路运输车辆清洁化水平明显提升。加快完善充电桩和充换电站的建设,基本形成了新能源汽车应用服务示范体系。
绿色出行水平明显提升。加大力度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太原、临汾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创建有序推进,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稳步提升。各市在车辆购置、运营补贴、基础设施建设和智能化信息系统改造升级等方面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大力推动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省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数为16420辆,其中纯电动车12841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达78.2%。全省城市建成区巡游出租车总数为42761辆,其中纯电动车19576辆、燃气汽车20034辆、甲醇汽车260辆,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占比达93.2%。全省公交专用道总长度达到554.6公里,较2015年底增长156%。2020年底,太原市首条轨道交通线路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投入运营。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2.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增强。
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发展理念显著加强。将生态保护理念贯穿到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配合生态环境厅、自然资源厅实施了生态保护红线、交通基础设施国土空间规划和“三区三线”划定。开展了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调整规划环评、三个一号旅游公路网规划环评,制定了交通运输环境约束地理信息数据库,倡导生态选线选址,推行生态环保设计,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从规划决策源头预防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加强了交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管,促进生态保护、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落实和正常运行。
绿色交通示范工程建设广泛推动。全省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以及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四好农村路等道路项目建设过程中,全面推行绿色公路建设理念,按照绿色公路建设标准规范以及《山西省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公路设计技术指南》,高标准建设、高标准保护,完善生态保护工程措施,合理选用降低生态影响的工程结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大力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打造了一批绿色低碳公路,其中阳城至济源高速阳城至蟒河段入选交通运输部第三批绿色公路典型示范工程,全线按照绿色公路要求和标准建设,采用了“永临结合”、BIM技术、隧道弃渣100%利用等一系列新理念和新技术。积极开展了省级绿色公路典型示范工程创建活动,祁县至离石高速公路、静乐丰润至兴县黑峪口高速公路、太原二环高速公路东环段等列入省级绿色公路典型示范工程。开展交通运输科技典型示范工程。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提档升级工程。盂县服务区按照绿色服务区技术要求建设,实施“设施完善、品质提升、创新驱动、信息智能、环境整治、安全保障”六大品质提升工程,实现服务区生态化运营。示范试点工程的开展,对行业绿色发展起到了引领带动和宣传作用,显著提高了行业节能环保意识。
3.行业污染综合防治水平稳步提升。
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强。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制定印发了《全面实施机动车排放检测与强制维护(I/M)制度》,全面启动并实施I/M制度。开展柴油货车和散装物料运输车污染治理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制定出台了《山西省深化柴油货车和散装物料运输车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持续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公路扬尘污染治理全面推进。深入推进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以及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察整改,加强散装物料货运出厂车辆密闭管控,全面摸清重污染路段和城市过境重点整治路段底数,持续加强以路面养护为中心的公路全面养护,及时处置路面病害,加大清扫保洁频次。建立多部门道路扬尘污染的联合监管执法机制,联合公安交管、生态环境等部门,重点对货运车辆不苫盖篷布或苫盖不严、抛撒等问题进行查处,加大处罚力度,公路扬尘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行业水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新建高速公路附属设施均按照环境保护要求配套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以及中水回用试点,实现污水再生利用服务区占已运营服务区的10%。加强内河船舶与码头污染防治工作,全省建立码头垃圾污染物接收点54处、柴油船舶油污回收点48处、船舶垃圾桶(袋)374个、码头垃圾箱192个,提前完成了“十三五”期间船舶垃圾接收点和油污回收点的建设任务。
行业交通噪声污染治理效果有效提升。强化高速公路沿线声环境敏感点的噪声治理,合理设置声屏障、隔声窗、绿化林带等降噪措施。运宝黄河大桥全桥设置声屏障,降低了交通噪声对黄河湿地保护区内灰鹤、天鹅等保护鸟类的影响。全省共设置公路声屏障约122公里,有效降低了交通噪声影响。
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加快推进。加大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力度。阳城至济源高速阳城至蟒河段公路建设中采用隧道弃渣综合利用技术,全线隧道洞渣100%利用,实现了“少借方、零弃方”的绿色公路建设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长邯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首次推广聚合物-粉煤灰陶粒生态声屏障等新材料和新技术,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4.行业绿色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绿色交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制定了《绿色公路建设技术指南》《绿色公路评价标准》《高速公路临时用地生态恢复技术要求》《公路交通运输环境在线监测站点建设和运营技术要求》《高速公路沿线服务和管理设施污水回用处理技术指南》《嵌板型公路声屏障质量检验评定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促进环境保护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监管能力持续提升。省厅按照“管行业必须管环保”原则,制定了《山西省交通运输厅环境保护工作领导组组成人员和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绿色交通管理体制机制,理顺了行业环境保护职责和分工,强化绿色交通管理力量配备。强化生态环境损害追责问责。制定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明确党政领导干部环境保护职责,促进行使职权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其他先进省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与“高标准保护,建设美丽山西”以及交通强国建设目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交通运输行业生态环保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仍需加强。
全行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需要进一步提升,涵盖交通建设项目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全过程的绿色交通发展理念需要进一步加强宣贯,从规划环评、项目环评、施工期环境监测和环境监理到竣工环保验收、运营期环境监测和环保管理等各环节、全过程的环保管理手段,需要制定法规政策和指导意见来保障其有效实施。污染防治、节能降碳、生态保护、环境监测、景观绿化等交通环保重点工作管理制度推行以及技术推广应用需进一步加强监督实施。
2.交通运输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技术整体水平较低。
交通基础设施采用的污染防治技术措施有效性、适用性、先进性缺乏保障,部分环保设施运行效果不佳。部分早期建设的交通基础设施位于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脆弱区且产生了较突出的生态影响,未落实和配套实施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技术水平仍需提升。柴油货车深度治理技术推广应用尚需加强。危险化学品泄露事故对水体的环境风险影响及应急措施缺乏系统研究。行业节能环保技术创新水平和投入不足,先进的环保技术推广应用力度不够。总体来看山西省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技术整体水平较低。
3.交通运输行业环境保护规范和标准体系仍是短板。
涵盖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运输组织、生态保护、污染防治、资源循环利用(大宗固体废物)等的绿色交通标准体系以及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标准和能耗统计标准尚不健全。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环保管家、第三方治理、购买服务的配套制度文件尚不完善。交通运输节能环保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推广应用缺乏市场引导,交通运输行业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尚未制定。
4.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和推进手段仍较薄弱。
行业节能环保统计监管能力不足,基础数据掌握不全面,决策和管理缺乏充足的数据支撑。绿色交通考核体系尚未建立,对行业节能环保工作缺乏有效监管手段。公路规划建设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试点示范工作形成经验尚需全面推广应用。环评工作中提出的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科学性、有效性、可操作性缺乏工程施工阶段的专业论证和总结。环境监理、环境保护“三同时”等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有待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机制体制尚不健全。行业节能环保专业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交通节能环保市场化服务机构的引入机制缺少配套政策支持。
(三)形势要求。
1.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新要求。
“十三五”末,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十四五”期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交通运输发展将由追求速度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推进绿色发展成为交通运输发展的内生动力。
2.符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以及交通强国建设战略的要求。
依然繁重的交通运输发展任务与日益刚性的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将会愈加凸显。发展绿色交通是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交通运输进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大幅提升交通运输绿色发展水平,不断降低二氧化碳(CO2)排放强度、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3.满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的要求。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黄河流域治理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黄河流域(山西境)是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区域,是经济相对落后、人民生活质量亟需提高的区域。因此,黄河流域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需做好顶层设计和研究,进一步加强黄河流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推进绿色交通发展。
4.贯彻落实山西省委省政府环境保护各项工作部署的要求。
省委、省政府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署等政策文件要求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推进绿色交通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加大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的力度,重点研究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相关技术和措施,避免出现重大生态问题。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总要求,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以推动交通运输节能降碳为重点,协同推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以重点工程为依托,以重大政策和制度为保障,推动形成交通运输绿色发展方式,深入推进交通运输污染综合防治工作,继续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强化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与修复,不断提升绿色交通治理能力,进一步健全绿色交通制度体系,加快推进交通行业“六新”技术研发和推广,着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绿色交通发展格局,稳步推进交通运输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美丽山西和交通强国山西篇章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交通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贯穿绿色发展理念,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和运输组织的绿色水平,推动形成交通运输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创新驱动,优化结构。努力推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六新”绿色发展推动力。着力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交通运输能源结构、装备结构和运输结构,推动行业升级转型,将结构优化作为“十四五”绿色交通发展的重点方向。
重点突破,系统推进。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针对绿色交通发展制约性强、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发力。推进交通强国山西试点工作,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不断拓展绿色交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形成交通运输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多方参与,协同治理。坚持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通过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着力构建约束和激励并举的绿色交通制度体系,努力建设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绿色交通行动体系。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交通运输领域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初步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生态化、运输装备清洁化、运输组织高效化,绿色交通重点领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绿色交通发展水平总体适应交通强国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阶段性要求。
——行业绿色发展理念和节能环保意识进一步提升。实施一批省级绿色交通示范工程,以试点示范为引领,促进行业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
——行业能耗总量和碳排放强度进一步下降。营运车辆、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CO2)排放总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5%、3.5%,营运船舶氮氧化物(NOx)排放总量较2020年下降7%。
——货物运输结构持续优化。铁路货运周转量占比不断提升,进一步推广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绿色高效运输模式,持续开展多式联运试点示范,绿色物流体系初步形成。
——绿色交通建设水平明显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明显提升。建设绿色交通廊道,新改建高速公路100%以及具备条件的新改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要按照绿色公路标准实施建设。
——行业污染防治取得突出成效。推进重点区域城市新增和更新的城市公共汽车、出租汽车全部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营运类柴油货车基本淘汰。
——行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在交通建设领域的推广应用,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分别达到95%和80%以上。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再生利用率显著提升。
——绿色出行比例明显提升。继续开展国家“公交都市”创建活动和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倡导绿色低碳出行理念,公共交通和绿色出行比例明显提升,到2025年,设区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
——行业绿色交通治理能力加快提升。制定绿色交通考核评估标准,建立完善交通运输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管机制,行业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和监管系统基本完善。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交通运输布局结构。
统筹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在国土主体功能区和生态功能保障基线要求下,进一步优化公路、铁路、水运、民航、城市客运等规划布局,加快完善公路网,稳步加快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建设。大力推进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统筹布局综合交通枢纽,完善机场等重要枢纽集疏运体系,提升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组合效率。
优化旅客运输结构。推进公路、水路、民航等客运系统有机衔接和差异化发展,提升公共客运的舒适性和可靠性,吸引中短距离城际出行更多转向公共客运。加快构建以高铁、航空为主体的大容量、高效率区际快速客运服务,提升主要通道旅客运输能力。
优化货物运输结构。促进不同运输方式各展其长、良性竞争、整体更优。加快推进“公转铁”重点项目建设,提升铁路全程物流服务水平,发挥铁路在大宗物资中远距离运输中的骨干作用,逐步减少重载柴油货车在大宗散货长距离运输中的比重。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充分发挥水运占地少、能耗低、运量大的比较优势。
专栏1 “十四五”交通运输布局结构优化调整重点工程
持续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着力推进大型工矿企业采用铁路、新能源车辆等绿色运输方式,具有铁路专用线的大型工矿企业煤炭、矿石、焦炭等绿色运输比例大幅提升,出省运距500公里以上的煤炭和焦炭铁路运输比例力争达到80%以上。
(二)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
加强新建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按照国家环保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严格履行环保“三同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三区三线”、国土空间规划的协调性,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交通基础设施工可、设计、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坚持生态选线和生态设计,减少对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域的切割影响。完善生态保护工程措施,科学合理选用尽可能降低生态影响的工程结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统筹工程的土石方平衡。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加强植被保护与恢复,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景观服务品质。落实生态补偿机制,降低交通建设带来的生态影响。
加快实施交通廊道绿化行动。落实国土绿化行动,大力推广公路边坡植被防护,在公路、内河航道沿线大力开展绿化美化行动,提升生态功能和景观品质,加强旅游公路景观系统建设力度。支撑生态廊道构建,推进“美丽公路”建设,开展“人说山西好风光,最美风光在路上”创建活动。推进原生态绿色走廊建设,进一步改善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环境。提升行业外在美,在公路、航道用地范围内开展以洁化、绿化、美化为主要内容的绿化提升行动。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修复。在各类保护区探索“无害化”穿越方式,重点针对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结合国省道改扩建项目推进取弃土场生态恢复、动物通道和生态边坡建设。针对涉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的国省道改扩建项目,推进路域沿线生态改善和景观升级。严格实施生态修复、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打造一批黄河流域交通生态保护示范工程。
深入推动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扩大各类交通服务设施旅游服务功能供给,提供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深入挖掘交通沿线地域文化,推进优秀交通文化传承创新,在人文景观营造中展现交通故事、交通精神与传统文化。加快推进山西省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建设,联合文化和旅游等部门健全交通服务设施旅游服务功能,促进交通与旅游开发融合发展。
专栏2 交通运输生态保护重点工程
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重点在黄河一号、长城一号、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等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开展公路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公路水土流失防治、临时用地生态恢复、动物生境保护、湿地保护和连通、生态排水沟等。
开展绿色交通示范创建。在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推进祁离高速、静兴高速、离隰高速、隰吉高速、黎霍高速、汾石高速、昔榆高速、临猗黄河大桥等在建项目绿色公路示范工程建设。推进绿色生态航道、绿色码头、绿色水运建设试点,建设特色旅游航道及配套设施。开展绿色机场建设,在机场规划、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设备以及环保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
(三)发展绿色交通运输装备。
推进运输装备专业化、标准化。继续实施道路运输车辆和营运船舶燃料消耗量限值制度。严格执行船舶强制报废制度,加快现有老旧运输船舶更新改造和淘汰升级。继续深化运输车辆治理,全面推进货运车辆标准化、厢式化、轻量化。加快推进敞顶集装箱、厢式半挂车等标准化运载单元的推广应用。
加大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加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在城市公共交通和客货运输领域的应用,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清洁能源交通运输载运工具,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工具车辆全部实现电动化、新能源化和清洁化。太原市每年新增和更新的城市公交车辆中新能源车辆占比100%,其他地市不低于80%。加快高速公路服务区、交通枢纽充电桩和加气站规划及建设,加大对新能源车辆充电设施建设的用地、资金等支持力度。机场新增和更换的作业机械主要采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
专栏3 交通运输绿色交通装备重点工程
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推广工程。在道路运输、城市配送等领域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推进重点区域城市新增和更新的城市公共汽车、出租汽车全部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
加快现有老旧内河运输船舶更新改造和淘汰升级。
(四)发展绿色高效运输模式。
推广高效运输组织模式。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共享租赁、共同配送等高效运输组织模式,促进运力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高效配置,发挥规模化、网络化运营优势,降低运输成本。完善多式联运运输服务网络,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先支持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物流园区建设,推动运输组织创新,加快技术装备升级,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推动货运物流数字化发展。鼓励网络平台道路货运、车货匹配、智能航运等“互联网+货运物流”新模式发展。逐步完善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动多式联运公共信息系统建设,促进多种运输方式间数据交换共享。建立完善道路货运行业运行监测分析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预测发展趋势,引导货运物流行业健康发展。
发展绿色高效城市配送模式。加快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优化城市货运配送体系,在城市周边布局建设公共货运场站,完善城市配送节点设施,引导企业发展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集约化组织方式。
专栏4 交通运输绿色高效运输重点工程
加快推进太原、大同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建设。
继续开展多式联运试点示范创建活动。
(五)稳步提升绿色出行水平。
全面开展绿色出行行动。积极鼓励公众使用绿色出行方式,进一步提升公交等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比重。加强自行车专用道和行人步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开展人性化、精细化道路空间和交通设计,构建安全、连续和舒适的城市慢行交通体系。引导规范私人小客车合乘、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等健康发展。鼓励运输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线上线下资源整合,为公众提供高品质出行服务。引导巡游车通过电信、互联网等方式提供电召服务,减少车辆空驶。加快推进网约车平台公司、车辆及驾驶员合规化进程。鼓励汽车租赁业网络化、规模化发展,依托机场、车站等客运枢纽发展“落地租车”服务,促进分时租赁创新规范发展。
深入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建设,完善公共交通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快速公交系统等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智能化手段在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推进城际、城市、城乡、农村客运四级网络有序对接,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公交线网向郊区、全域及毗邻城市(镇)延伸,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加强绿色出行宣传和科普教育。组织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结合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等,深入机关、社区、校园、企业和乡村等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积极倡导公务出行优先选择绿色出行方式,让低碳交通成为时尚,让绿色出行成为习惯。
专栏5 交通运输绿色出行重点工程
加快推进临汾国家“公交都市”创建,支持其他有条件的地市开展公交都市创建活动。
组织开展公交优先发展示范城市创建,支持太原、大同、阳泉、晋城和临汾市开展国家绿色出行城市创建。支持阳泉市开展中小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与绿色出行试点。
(六)加强交通运输污染综合防治。
加强交通行业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强化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全面实施机动车排放检测与强制维护(I/M)制度,强化在用汽车排放检验与维修治理,建立健全超标排放机动车闭环管理联防联控机制,鼓励各市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推进建设汽车排放性能维护(维修)站(M站)建设,开展M站示范站和绿色汽车维修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加快推进存量非新能源公交车淘汰更新工作,加快淘汰高耗低效交通装备。严格实施道路运输达标车辆核查准入制度,基本完成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营运中型和重型柴油货车淘汰工作。加强公路扬尘污染治理。强化散装物料源头监管力度,推进城市绕城公路改线工程建设,强化国省普通干线公路养护和清扫保洁,推进高速公路原生态绿色走廊建设,加强道路运输扬尘联合执法检查,加大处罚力度,推动扬尘污染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全面规范实施飞机辅助动力装置(APU)替代,民航机场在飞机停靠期间主要使用APU替代设施。
加强交通行业水污染综合防治。继续推进高速公路附属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和中水回用,加强专业化养护运维,保障污水稳定达标。维护船舶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和垃圾等污染物接收设施正常运行,常态化实施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监管联单制度及联合监管制度,强化船舶及有关活动污染水域环境应急能力建设。
加强交通行业土壤污染防治。积极推广使用环保型融雪剂或其他环保新技术、新材料,有效降低公路撒播融雪剂除雪对沿线土壤的污染。
加强交通行业噪声污染防治。新建经过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公路,有可能造成噪声污染的,应设置声屏障或者采取其他有效的控制噪声污染的措施,并加强运营期交通噪声跟踪监测和评价。
专栏6 交通运输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工程
继续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营运类柴油货车;全面实施机动车排放检测与强制维护(I/M)制度,开展M站示范站和绿色汽车维修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实现M站全覆盖。
(七)推进交通运输资源集约循环利用。
集约利用通道资源。推动铁路、公路等统筹集约利用线位、桥位等交通通道资源,改扩建和升级改造工程充分利用既有走廊,推动综合运输通道内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充分发挥综合立体效能。
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用地效率。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科学选线选址,避让基本农田,禁止耕地超占,减少土地分割。大力推行适应节约土地要求的交通运输工程技术,提高交通建设用地效率。因地制宜采用低路堤、以桥代路、以隧代路和浅路堑方案,保护土地资源,减少耕地和基本农田占用。
加强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加强老旧设施更新利用,进一步提高废旧路面、沥青等材料再生综合利用率,以及钢材、水泥等主要建材的循环利用。加大粉煤灰、煤矸石、尾矿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以及建筑垃圾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建立合理调配机制,扩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弃石、弃渣自采自用。推进邮件快件包装绿色化、减量化,提高资源再利用和循环利用水平,推进交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大力推进高速公路附属设施污水再生利用。
推广节能环保先进技术。制定发布省级交通运输行业重点节能低碳技术和产品推广目录,推进光能、地热能等节能减排使用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探索合同能源管理、碳交易、第三方治理等市场机制在行业内的应用,促进交通运输行业节能降碳。
专栏7 交通运输资源集约循环利用重点工程
加强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大力推广公路路面材料循环用技术,结合山西固废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固废材料的路用性能、加工处置、“无害化”应用等的研究,推进煤矸石、尾矿渣、CFB灰渣、钢渣、气化炉渣、风化岩、粉煤灰、电石渣等大宗固废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制定出台交通建设领域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相关政策。
加快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提档升级工程,大力提升高速公路污水再生利用率。
(八)加强绿色交通科技创新与支撑。
重点支持绿色交通新技术的研发,加强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与恢复、公路扬尘污染治理、柴油货车深度治理、固体废物“无害化”利用、公路交通噪声防治、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碳储量评估和碳汇、公路水路交通行业碳排放统计、监测、考核和评价、基于大数据的环境保护信息化等共性和关键技术研究。
专栏8 交通运输科技创新重点工程
提高交通生态保护。加强交通强国山西试点工程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试点工程科技支撑,包括黄土地区路域生态恢复和重建以及景观营造技术研究、黄河流域公路交通建设与水土流失协同治理技术研究、公路穿越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高标准保护技术研究。
加强交通污染防治。公路沿线重金属土壤污染调查及修复技术研究、公路扬尘长效治理及综合管控技术研究、高速公路交通噪声跟踪评价以及防治措施研究、公路服务区污水智慧运维技术研究、黄河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及风险防范综合管控技术研究、营运性柴油货车污染深度治理技术研究。
提升绿色交通建设技术。交通基础设施绿色施工及运营维护、绿色航道建设技术研究,交通基础设施环境管家系统。
加快资源集约循环利用。废旧路面材料的综合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无害化”利用技术及标准体系建设。
推进绿色运输研究。黄河航道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技术研究,非水网地区场景下的水运发展重点研发技术与发展策略研究,水路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技术研究。
(九)加强绿色交通监督管理。
构建绿色交通标准体系。加快完善绿色交通的地方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对绿色交通的支撑能力和源头监管。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设计、绿色施工和绿色运营的技术规范或指南,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在公路交通建设领域循环利用方面的地方标准制定,强化标准规范对工程建设的保障和支撑能力,全面提升我省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交通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
加强绿色交通统计监测考核。推进交通运输行业能耗统计在线监测平台。探索制定能耗考核目标,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的考核和监督,支持和引导重点企业开展能源管理体系构建与认证、能源计量与审计等工作。建立交通运输节能环保统计信息平台,支持行业环保统计工作以及环保决策。建立健全绿色交通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加强绿色交通统计、评估、考核。
探索节能环保市场机制。积极培育交通运输节能环保技术服务市场,将节能环保技术转换为产品、技术目录推向市场。在交通运输企业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探索包含交通运输企业交通活动的碳排放交易体系。
专栏9 交通运输绿色监管重点工程
绿色交通运输标准体系建设。深化既有绿色交通标准研究成果,有序推动节能降碳、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监测监管等标准的制定,逐步建立健全绿色交通地方标准体系。
绿色交通评估考核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山西省绿色交通统计、评估、考核和激励机制,完善考核评估及管理制度,建立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和考核方案,探索研究建立山西省绿色交通发展指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体系。
通过制度设计引导行业绿色发展,提高行业节能环保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充分做好规划与《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山西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以及交通运输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规划衔接,切实强化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对规划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并定期开展规划执行情况检查与评估工作,明确责任分工和任务措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绿色交通专项规划或实施方案,强化规划引领和指导作用。建立定期培训制度,提升节能环保管理水平。
(二)加大政策支持,拓展资金来源。
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性资金对绿色交通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支持交通运输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加强政策协调衔接,积极组织开展交通运输绿色公路、绿色航道、绿色码头等试点示范以及科技示范工程,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积极利用市场机制,研究探索设立绿色交通产业发展基金,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应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创新金融工具,鼓励采用多元化市场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三)加强科技创新,推进人才培养。
积极支持交通运输运输重点方向科研能力建设,支持交通环保科研机构提升交通运输节能环保科研条件,支持省级交通运输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进关键领域绿色交通技术研发,以重大科研课题为依托,以行业重点科研平台为基地,推进科研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公众积极性,积极探索新举措、新模式,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四)加强宣传培训,培育绿色文化。
加大绿色交通发展理念、节能环保先进技术与管理的培训教育力度,提升企业和行业从业人员的节能环保意识和能力。依托绿色交通示范项目、交通科技示范工程以及绿色出行创建等活动,广泛宣传绿色交通理念,推广节能低碳、生态环保技术和产品。组织开展绿色交通相关主题宣传活动,引导社会公众绿色出行。
(五)强化监督考核,严格损害追责。
加大对绿色交通建设的督查考核力度,建立绿色交通监督考核机制,将绿色交通发展绩效考核纳入部门和单位年度工作考核体系,建立健全交通运输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体系,强化交通环境保护长效治理。积极探索将绿色交通发展绩效纳入部门和单位工作考核体系,建立奖惩机制,严格落实《山西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强化追责问责,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上一篇: 天津市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